11月23日上午,电子信息学院“E路启航”学术论坛第二十四期学术交流会在学院楼159会议室举行。郭陈江教授、分享嘉宾—利物浦大学黄漪教授、丁君教授、学院部分青年教师、科研秘书、学生等四十余人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郭陈江教授主持。
论坛伊始,郭陈江详细介绍了黄漪的个人履历及主要研究成果,表明天线和移动设备的辐射效率测量是他多年来的重点研究领域,也是目前最有技术挑战的落地应用场景之一,希望今天参会的师生能够借由本次论坛开拓科研视野、了解天线和移动设备的辐射效率的测试方法,将可借鉴点应用于自身科研中,寻求新突破。
随后,黄漪做了题为《如何测量天线和移动设备的辐射效率》的专题报告,首先他介绍了所在团队的主要研究方向及相关研究成果,接着介绍了天线和移动设备的辐射效率测试方法:天线在无线通信和雷达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辐射效率是天线和移动设备的至关重要的性能指标。介绍和比较了现有的天线和移动设备的辐射效率的测量方法,推出两种创新方法来测量天线的辐射效率。介绍了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VNA)和场探针对混响室中天线辐射效率的比较研究,表明这两种方法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但存在一定的差异。最后对不同测量方法的讨论进行了总结,并延伸到这些新兴技术背后的基础理论。
报告结束后,参会师生就各自科研领域与报告交叉部分展开热烈讨论,黄漪老师就师生的提问做了详细的分析、阐述,随后,黄漪老师和郭陈江老师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内容涉及利物浦大学与国内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异同及可借鉴点、高校开展在混响室进行天线辐射效率等相关性能指标的测量等议题。黄漪老师也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和阐释,给出了极具实操性的建议。接着,黄漪老师详细介绍了利物浦大学同国内高校合作共建途径,鼓励并欢迎我院学生通过联培、实习、全职工作等形式加入课题组,共谱天线与无线传播相关研究领域新篇章。
本论坛旨在促进相关学科专家与青年教师、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对于激发师生科研创新热情,在学院内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具有积极影响。
【报告人简介】黄漪,于1994年从英国牛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自1987年以来,他一直从事天线、无线电传播、应用电磁学、雷达、无线通信和能量收集等领域的研究。他曾在NRIET(中国)担任雷达工程师3年,并在伯明翰大学、牛津大学和埃塞克斯大学担任研究人员。他于1994年在英国电信实验室担任研究员,1995年加入利物浦大学电气工程与电子系担任讲师,现任无线工程系主任,系副主任,高频工程研究小组负责人。黄博士在国际期刊和会议论文集上发表了500多篇论文,并撰写了《Antenna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John Wiley, 2008年和2021年)和《Reverberation Chambers》(Wiley 2016年和2019年)等书。他获得了10多个奖项(如IET优质奖2022最佳论文,EuCAP2023最佳天线论文,IET创新奖2018和BAE系统董事长奖2017,获得了来自研究委员会、政府机构、慈善机构、欧盟和工业界的许多研究资助,担任多家公司的顾问,并在许多国家和国际技术委员会任职(如IET, EPSRC,欧洲ACE, COST-IC0603,COST-IC1102,EurAAP),曾担任4个国际期刊(包括IEEE AWPL 2016-2022)的编辑、副编辑和客座编辑。他是许多国际会议和研讨会(如EuCAP2018, IEEE iWAT, WiCom,LAPC)的主题演讲/特邀演讲者和组织者。现任《Wireles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总编辑,IEEE Tra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副主编,EPSRC学院成员,英国/爱尔兰EurAAP代表(2016-2020,2022-2024),IEEE Fellow (FIEEE), IEEE AP-S新技术方向委员会成员,IEEE AP-S特聘讲师(2022年至今),高等教育学院(SFHEA)高级研究员。
撰稿:马霞
图片:雷蕾
审核:张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