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学生组织

学生风采

学生活动

创新创业

> 学生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生活动 正文
电子信息学院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讲座
发布时间:2025-10-25

为进一步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与坚定性,10月23日,电子信息学院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赵海霞教授,为全体学工干部、学生班、团干部,团委和学生会干部带来了一场题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专题讲座。讲座由学工主管程姣姣主持,于八、九院报告厅顺利开展。

讲座上,赵海霞从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结合著名人物实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刻内涵与时代价值。

讲座开始,赵海霞首先由“人民卫士”巴依卡•凯力迪别克的事例,引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与重大意义,指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深刻阐释了铸牢这一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

随后,赵海霞通过介绍历史上如何处理边疆民族问题的方法,生动展现了从古至今,各民族都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创造灿烂文化、培育伟大精神,也展示了极大的民族认同感与归属感,引导同学们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接着,赵海霞通过梳理历史,介绍了中国共产党与时俱进阐释中华民族的科学内涵,从李大钊到《义勇军进行曲》,再到毛泽东“中国是一个由多数民族结合而成的拥有广大人口的国家”的观点,都使得“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自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最终奠定了现代民族认同的坚实根基。

赵海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方法与意义为结尾,告诉师生们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为指导,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各民族共同维护祖国统一、国家安全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根基,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讲座引发了在场学生的深入思考和共鸣。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进一步明确了自身作为青年,在促进民族团结中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本次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为我院全体学工干部提供了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进一步增强了班团干部的民族团结意识。希望与会师生持续加强学习,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引领广大同学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青春力量。

文稿:王钰博

审稿:程姣姣

审核:高敏 史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