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要闻

> 学院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学院要闻 正文
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诚邀海内外学者参加第九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
发布时间:2022-05-15




西北工业大学将于2022年5月31日起举办第九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逐梦空天深海,成就卓越未来”,旨在通过为海内外优秀青年学者搭建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平台,聚焦国际学术前沿和学科热点,开拓学术视野,启迪学术灵感,促进交流合作,洽谈职业发展规划。届时,电子信息学院将举办分论坛,诚邀海内外学者参会,期待与您携手同行,逐梦空天深海,成就卓越未来!

主论坛安排

亚太美加专场:5月31日上午9:00-11:00

欧美专场:5月31日下午14:30-16:30

分论坛安排

本次电子信息学院分论坛将于2022年6月1日(北京时间),通过线上论坛方式举办,具体时间及安排另行通知。

报名方式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注册报名,报名截至2022年5月30日。报名后请及时关注审核情况,我校将为审核通过的学者发送论坛参会邀请函。




电子信息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1958年创建西北工业大学无线电系,是全国最早设立无线电技术和电子工程专业的单位之一。

1970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航空武器控制、航空武器设计专业整体并入,国防特色更加鲜明。

2003年5月成立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

人才培养

学院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培养“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现有全日制学生2376人,其中本科生1285人、博士生307人、硕士生784人。学院建设的5个本科专业全部入选“双万计划”,其中3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牵头建设的一个学科软科排名位列前7.2%。60年来,为国家培养了13800余名高级人才,造就一批强基础、重实践、勇创新、敢奉献的优秀毕业生,涌现出一大批杰出校友,30余位院士、军政领导、国家重大型号任务系统总师,20余位厂(所)领导,以及一大批院所、高校和企业等行业领军人物。

师资力量

学院实施人才强院和国际化发展战略,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逐步建立以高端人才为引领、以优秀青年人才引进与培养为支撑的人才体系。学院现有教职工223人,其中全职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入选国家级人才7人。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1个陕西省劳模创新团队、6个陕西省教学团队、4个教学名师工作室。

科学研究

学院以航空、航天、航海电子信息为特色,服务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在航空电子综合系统、航空火力与指挥控制、智能空战与对抗、机载雷达与侦察、空天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空天遥感信息获取与处理、电磁场与微波、光电信息处理与测试、卫星导航与定位、通信与导航抗干扰、宽带无线通信与网络、无人机测控通信、航空微纳传感器、专用集成电路等研究方向特色鲜明,优势显著。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装备预研、国防科技创新等重点以上项目百余项,先后以第一单位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陕西省科学技术二等奖5项,以合作单位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2 项。获CVPR 2012最佳论文奖、APSIPA领导与贡献奖为代表的国际学术奖二十多项。

支撑平台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无人机特种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共建)、集成电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共建)等4个国家级实验室/研究中心。

空天电子信息感知与光电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等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

华为-西工大移动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工大-中兴通讯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海格-西工大先进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5个校企协同创新中心。

飞行器综合体效能分析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及陕西省信息获取与处理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2个省部级国际联合研究中心。


招聘学科专业方向

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航空电子系统、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智能电子信息系统、空天电子及器件、微系统与集成电路、脑机接口等方向。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空天信息获取与处理、全域信息传输与定位、空天地海跨域组网通信、5G/6G移动通信、机器视觉与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医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等方向。

系统工程二级学科:武器系统探测、制导与控制、复杂系统设计与分析、装备体系对抗与效能评估、无人系统指挥与控制等方向。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集成电路设计与设计自动化、智能微传感器与集成电路、微纳电子材料与器件、智能集成微系统等方向。


招聘类型支持措施

基本条件: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高等教育事业,恪守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品行端正,身心健康。

(一)讲席教授

岗位条件

引领国际科技前沿,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系统性、创造性成就,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中取得标志性科技成就;一般为享有很高社会声誉和广泛学术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

岗位待遇

一事一议


(二)长聘教授

岗位条件

在本学科领域开展前瞻性和引领性研究,取得国内外同行高度认可;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做出重要贡献;一般为在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领军人才。

岗位待遇

一事一议


(三)青年拔尖人才

岗位条件

年龄不超过40周岁;在学术上崭露头角、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在自然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哲学与社会科学、生命与医药科学领域获得较高学术成就的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若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满3年,可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海外)。

岗位待遇

51-62万(税前)/年+社保待遇等约7-10万/年;同时享受绩效奖励、突出贡献奖励等其他收入;

学校科研启动费:200-600万(含国家);

聘为教授、博导,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150-200万(含国家和地方、税前)。


(四)准聘师资

岗位名称

准聘教授

准聘副教授

岗位条件

一般不超40周岁

一般不超35周岁

岗位待遇

36-46万/年+社保待遇等约6-10万/年

26万-36万+社保待遇等约5-10万/年

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科研启动费10-30万

科研启动费10-30万

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30-40万(税前)

安家费及货币化补贴20-30万(税前)

可享受科研等其他收入;

研究生导师资格评审与入职评审同步进行;

若海外科研工作经历满3年,入校可申请学校“翱翔海外学者”计划,入选后另获科研经费和津贴支持。


(五)博士后

岗位名称

特别资助博士后

常规博士后

岗位条件

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32周岁

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年龄一般不超35周岁

岗位待遇

24-29万/年+社保待遇等约6-10万/年

20-24万/年+社保待遇等约5-10万/年

入选国家博士后相关项目,可享受相应项目资助和科研等其他收入;

在站期间,可申请预聘为学校准聘师资,获聘后纳入相应岗位管理并享受相应待遇;

可申请学校博士后公寓。


(六)专职科研

岗位条件

年龄一般不超过45周岁;

符合学院、课题组制定的岗位学术标准。

岗位待遇

由学院、课题组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良好的公共实验平台以及科研办公保障条件;

具有畅通的发展渠道,达到学校准聘和长聘师资相应岗位标准的,可按照相关政策和程序申请转入;

符合条件者可申请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以及我校翱翔人才计划。

其他支持政策

成熟的人才培育体系

学校实施 “翱翔人才计划”,助力青年人才成长为学科领军人才和青年学术英才。加盟我校的青年教师均可申请翱翔人才计划翱翔青年学者、翱翔新星,以及翱翔海外学者项目,入选后科研启动经费最高可增至200万,且在所聘岗位薪酬之外可另获津贴5-8万/年

学校注重“传帮带”,出台政策鼓励青年教师赴科研院所和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引导青年教师入主流、到前沿、快成长。建立了系统完善的校、院、团队协同支撑体系,各学院对新进青年教师在科研平台、办公实验场地、设备共享、招生指标、薪酬福利等方面推行个性化支持政策,引导青年教师快速融入集体并开展工作。

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

学校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珍爱人才,为青年教师营造了自由活跃的学术科研氛围和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搭建了跨学院、跨学科交流平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成才;学校建立了导向明确、科学精准、竞争择优的人才评价体系,营造了潜心治学、追求卓越、自由开放的浓厚学术氛围。

健全的成果转化体系

学校设有知识产权专项资金,帮助教师开展专利导航、申请前评估等工作。学校将成果转化现金收益的80%和股权收益的70%奖励给成果完成人,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人才职称评定制度和晋升机制,赋予成果完成人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

无忧的工作生活环境

学校附属中小幼基础教育国内顶尖,依托丰富的大学资源,学校为引进人才子女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建设有“都市花园”式的西安友谊校区山水园林”式的西安长安校区,在深圳、青岛、太仓、重庆、北京、上海、宁波等地设立异地创新机构,青年教师可选择校区或异地创新机构,开启职业生涯。

未来,开放包容的学校将继续精益求精,不断完善引育体制机制,让每位加盟西工大的学者都能“人人尽展其才、人人皆可成才


学院专属支持政策

人才奖励

国家级领军人才:30万/人;

国家级青年人才:10-20万/人;

准聘教授:5万/人。

科研启动经费与政策支持

国家级领军人才:70-100万元;

国家级青年人才:40-70万元;

准聘教授:20-30万元。

所有引进人才入职后,根据研究方向相关性,优先协调安排进入学院承担的亿元级、千万级重大重点项目;优先列入学院规划的重点项目库,专项培育和推荐直至获批国家级项目支持;优先推荐至国家级专业组担任专家。

导师资格与研究生指标

国家级领军人才:直接认定为博导,入职前三年每年分配专项博士生指标3人、硕士生指标3人;

国家级青年人才:直接认定为博导,入职前三年每年分配专项博士生指标2人、硕士生指标2人;

准聘教授:同时评审准聘教授与研究生导师资格,若认定为博导,入职前三年每年分配专项博士生指标1人、硕士生指标2人;若未认定为博导,直接认定为硕导,入职前三年每年分配专项硕士生指标2人。

准聘副教授:同时评审准聘副教授与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入职前三年每年分配专项硕士生指标1人。

引进人才入职三年后按学院制定的“国家级人才导向、重大成果导向、重大贡献导向”研究生指标分配办法实行,优先重点保障国家级人才发展需求。

团队建设

国家级领军人才:鼓励建立科研团队,学院支持引进和协调现有师资相结合组建10人以上团队;

国家级青年人才:鼓励进入优势科研团队或建立新兴研究方向团队,学院支持引进和协调现有师资相结合组建5人以上团队;

准聘教授:鼓励进入优势科研团队或建立新兴研究方向团队。

伯乐奖(含院外教师)

为学院成功引荐国家级领军人才,奖励引荐人20万/人;

为学院成功引荐国家级青年人才,奖励引荐人5-10万/人;

为学院成功引荐准聘教授,奖励引荐人2万/人。


联系方式

应聘者可通过系统报名翱翔青年学者论坛,也可发送个人详细简历及相关材料至电子邮箱husihan@nwpu.edu.cn。个人简历包含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及发表高水平论著和承担科研情况。邮件标题注明“应聘电子信息学院岗位名称+姓名+联系方式”。

联系人:胡老师

电话:029-88431203

邮箱:husihan@nwpu.edu.cn



学院海外引才大使

学院建立了广泛的海外引才网络,应聘者也可联系学院引才大使咨询相关人才政策和支持条件。



张若南 教授

Email:rzhang@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0年获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博士学位;2010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003年11月-2004年7月,在美国奥斯汀市摩托罗拉公司从事研发工作;2013年7月,在日本公立函馆未来大学做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万帅 教授

Email: swan@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53

简介:2007年获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博士学位;2007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2016至今担任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兼职教授。研究方向为视频与图像处理。




戴玉超 教授

Email: daiyuchao@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2年获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学位;2012-2014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4-2017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担任ARC DECRA Fellow(澳大利亚国家“优青”),2017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三维视觉。



秦雨潇 副教授

Email: yuxiao.qin@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8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2018-2020年在荷兰代尔夫特SkyGeo公司任首席工程师。2020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研究方向为遥感信号处理。



刘自成 副教授

Email: zicheng.liu@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7年获法国巴黎萨克雷大学博士学位;2017-2019年、2020-2021年分别在法国高等电信学院以及挪威特罗姆瑟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21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研究方向为计算电磁学、电磁成像、人工智能以及信号处理。



梁微 副教授

Email:liangwei@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5年获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博士学位;2015-2018年在英国兰卡斯特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参加第一届翱翔青年学者论坛;2018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李桂芳 副教授

Email: gfli@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2年获日本北海道大学博士学位;2013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自旋电子学。



王佳 副教授

Email: jwang@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3年5月获得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仪器与微电子专业科学博士学位。2013年9月进入西北工业大学参加工作。研究方向为集成电路与芯片设计。



庞晓炎 副教授

Email: xypang@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3年获荷兰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博士学位,2014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工作。研究方向为结构光场物理特性、电磁场与微波。


 

朱海亮 副教授

Email:zhuhl@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本科和硕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术方向,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期间赴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交流访问。2016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研究方向为电磁场与微波、天线设计。




李长侑 副教授

Email: changyou.li@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自2012年至2015年,在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高等电力学院和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信号与系统实验室攻读无线电物理博士学位。2016年在新加坡科技与设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并于2016年12月加入西北工业大学,随后在丹麦技术大学计算机与应用数学系从事应用数学理论相关研究工作。2018年3月全职回国参加工作。研究方向为电磁计算、人工电磁材料。



张双喜 副教授

Email: zhangsx@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4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人才项目。研究方向为雷达信号处理。



徐钊 副教授

Email:zhaoxu@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3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博士学位;2012年-2015年就职于新加坡高性能计算研究所;2015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健康管理,故障诊断,无人机控制。




杨若涵 副教授

Email: ruohanyang@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20年10月获香港城市大学博士学位,2020年11月加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多智能体协同控制,网络化控制,故障诊断。

 


田大湧 助理教授

Email: dayong.tian@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7年8月获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博士学位,2017年10月入职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



汪跃先 副教授

Email:yuexian.wang@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5年获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博士学位;2015-2019年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阵列信号处理。




林文晟 副教授

Email: linwest@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9年获日本北陆先端科学技术大学院大学博士学位(公派留学),2019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




张冠文 副教授

Email:guanwen.zh@nwpu.edu.cn

办公电话:029-88431203

简介:2014年获日本名古屋大学博士学位;2014-2016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加入西北工业大学。研究方向为机器学习、模式识别、图像处理。






[1] [2] 下一页